考上海音乐学院需要什么条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⑵拥护中国 *** 的领导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愿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品德良好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遵纪守法;

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⑷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22 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及自学考试和 *** 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c.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22 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报考者须提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并在复试阶段进行加试,同等学力跨专业报考者还须提交相关专业学术成果;

d.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提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并在复试阶段进行加试;

e.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f.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提交相关证明。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担忧

(如果您不想毁了孩子的前途,请耐心看完(本人空间定期补充,请关注)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有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 拒查,情况纯为欺骗。个别教师可能到过这些学校短期培训,于是就称自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对业余授课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家长选什么样的教师,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 *** 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还要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更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之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那种“天才”儿童免费为他们上课,定期介绍到音乐学院教授那里去上课,私底下跟家长商量说是对外称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次遇到重大场合让学生出来表演以展示该机构的教学成果。娱乐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名人出名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许多自称是这位名人的老师的人,小则曾经教过她,大则是他的恩师。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指点过他,但也就是几节课的时间,难道是这几节课造就了他的成功吗?只能说这位老师比较幸运,像中彩票似的遇到了未来的潜力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某些年长的教师身上,很简单,教的年头多了,按百分比自然会遇上那么几个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个省里搞艺术的教师就没几个,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就算学生不出名,学生的学生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的。然后就说是自己的徒孙,中国人是很相信权威和年龄的,艺术界按资排辈儿现象严重。家长们也不明所以,以为越老越权威,实际上大多数在8、9十年代开始教学的老教师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几十年来并无改进,反而是忙于赚钱、养家、评职称、等等荒废了技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例证,目前就职于大学、高中、艺术学校等各单位的老教师,无论声乐、钢琴、都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就有学生相信,找他们上小课,这样一来最倒霉的还是学生》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更大。。由于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通过率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通过率高,越是通过率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权威,这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 “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许多课外艺术教育老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通过率高达95%!“实际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音乐有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定要找专业的,可以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 *** (尤其是做 *** )的,都是教得很差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学生,不会去 *** 。而干 *** 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我认为,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琴童的家长们是最迫切的。否则,不仅浪费了很多金钱,大量的精力,而且虚度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点效果呢?学琴毕竟要有一个回报,才算“不虚此学”。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确的学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终身受用。其实,只要这些家长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文章中提到了现在的“钢琴热”在社会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机构和钢琴老师太会包装自己:名人们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名声在全国各地办中心,实际师资情况根本不去监督,只要该加盟机构每年交加盟费管他招的老师是何水平,这个经济账很清楚:招好的老师,人家要的课时费高,相对机构赚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没工作的,利用机构的关系跟全国各个名人合个影,包装一下,就说是某某钢琴家定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师的称赞,这是个商业化的社会,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钱就能运作,与名人拍广告太类似了,只要给钱,大腕们才不管他代言的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脸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师们往往不会驳人家面子,合个影,写个寄语,提个词,某某大师参观某个琴行给予该机构极高的评价等等很顺利成章的就出现在官方报道上(现在发表文章只要给钱,报社哪管你的真实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大连大多数机构我都去过,深为大连钢琴界骄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国几位钢琴教育泰斗的学生,其亲密合影犹如家人般和谐,令我深深“羡慕”,钢琴教育大师只有几十位,而钢琴教师确有几十万之众,如果这些人都长期跟大师们学习(大师们怕要被累死了)实际情况是只上过一节课,甚至一节没上过,去拜访的目的就是合个影,不要去机构学钢琴,比如你选的老师是100一节,你把钱交给机构,他们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师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师家里学这100全是老师的,这代表什么?该老师家里学生太少,闲暇时只能去机构受人剥削。为何学生会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机构干的就是这个情况。可怜家长的钱被两拨人瓜分。几乎所有机构都会请一位当地钢琴界权威做他们的教学顾问,该顾问的教学水平往往还不错,请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课,课时费贵得很,因为人家在家里带学生都是当地更高价比如200,在该机构一般都是300(机构要赚一部分)目的二:慌称该专家长期培训该中心教师,带领他们搞科研,实际上能混到这个档次的人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个月一次,对中心教师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另外,不要以为长得老的就一定是权威,本人是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毕业后,回到老家合肥,由于土生土长,对当地各办学团体了如指掌,也熟知当地所谓专家的教学水平,用我们音乐学院的理念来看, *** 太成问题了。类似安徽省这种没有音乐学院的省份。钢琴教育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仅有的少数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难以支撑整个教育市场,天赋好的学生大都被机构忽悠去,有实力的老师只能收一般的,学生素质差老师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绩,恶性循环下去,机构越做越强,越强越有吸引力。。。。。。

各团体与培训机构狼狈为奸:目前以办比赛为,生的单位越来越多,许多比赛金银奖比例高达30%,真是可笑至极。金银奖选手无非一个证书,一个奖牌总成本不足8元。而选手的报名费高达200---300,各培训机构乐意与他们合作,哪个机构送的人多给的金银奖比例就高,有人可能会说,我参加的比赛都是国际比赛分赛区,咋会不正规?殊不知只要给了承办费,给多大比例的金奖还不是承办方说了算,然后把这些选手获奖的照片放在他们中心,无疑会蒙骗大多外行的家长,许多家长看孩子拿了个金奖,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乐学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远,当然培养的孩子能考的上附中也不见得他教的一定好(考音乐学院也看关系的)没靠关系的才是真正好(这个很难监督,没有人承认自己找了人)。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是40岁左右的那一拨人,这些人当年大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当年考音乐学院相当难),接受的钢琴教育及其粗浅,加上这些年忙于机构的日常事务,大都荒废练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钙,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钢琴艺术,渐成为“商人”但这群人社会经验丰富,是新中国之一批出道的机构创始人,社会关系广泛,跟当地青少年宫、音协、歌舞剧院、等所谓 *** 机构关系暧昧,想要个“某某人民 *** 授予优秀社会办学机构”等等荣誉。简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们的中心往往耀眼夺目,各种荣誉满墙都是。极具迷惑性,家长看了腿都迈不动了,往往匆忙交了几个月的学费。他们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课时费动辄跟大学教授一样:(150-----200)家长普遍有着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为越贵越好,二是以为教师越老越好,三是以为该中心越华丽、规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宫、歌舞剧院,你不要以为他是 *** 办的,可以信任,实际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样的老师完全老板说了算。

各种艺术学校误人子弟:先说更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省艺校、市艺校。不要以为他们是公办学校就正规的很,其实1、学校里乌烟瘴气,早恋、网游、赌博风气严重。简直像黑社会。2、这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靠关系进去弄到编制的,多为纨绔子弟,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本是游手好闲之辈。无真才实学。没有关系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往往对这等美差望洋兴叹,私立艺校更是不能考虑,办公室贴了满墙的历年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名单,都是在做假,校长知道没人会去查的,也不违法。不知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谈中国钢琴教育现状: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他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我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 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师在那里教学,甚至有些误人子弟的教学都有,有的连五线谱上要求的知识要点都不清楚就开始教学了,让人痛心啊。居然还可以大批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严重的。 不要以为我今天买了架钢琴,然后随便找个老师来学习,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没有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好教学得多。我们应该爱护儿童特别是这些钢琴学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环境。

不要学电子琴:钢琴对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时候改的时候非常费劲

篇幅、时间、精力限制,各种问题不能详尽解析,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国钢琴教育之弊病,弘扬正气,为了家长、更为了可怜的琴童,他们跟某些老师学许多年,一心想考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考级通过、比赛拿金奖的幻境中度过了珍贵的少年时光,原以为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却在参加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考试中一败涂地,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钱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我相信多数家长不是抱着花钱让孩子学着玩的态度的,都是学学看,如果孩子天赋很好,进步比别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专业道路的抉择,但选错了老师,孩子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你会误以为孩子没天赋,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

[上海市]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上海音乐学院拟聘公示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宜老师有了解的吗?

杨燕迪(1963- ),男。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历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全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

1977年入伍,任部队宣传队队员;1979年复员后任电台音乐编辑;同年入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同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谭冰若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师从钱仁康教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学任教,教学职称两次破格晋升;1987年留学英国, 1993年、1999年和2002年间曾分别赴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

教授课程:西方音乐通史、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西方二十世纪音乐、音乐学导论、论文写作、音乐美学概论、歌剧研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研究、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音乐学 *** 论专题研讨课等。

研究领域:音乐学基础理论和 *** 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分析与批评、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至今正式发表论著两部、译著三部、论文和各类文章一百多篇,总字数约150万字。

在研课题:《二十世纪歌剧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研究》(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曙光”课题)、《音乐学新论》(国家级“十五”规划年度课题)、《音乐观念的历史批判》(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2002-03年度译著课题)、《音乐历史的哲学基础》(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2003-04年度译著课题)。

获奖情况:1993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年获 “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7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2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研究奖”、1993年获“国务院 *** 特殊津贴”、1995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2000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奖)、“上海市育才奖”、2001年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研究奖(2002)。

主要著述:

著作

《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乐声悠扬》,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论文和评论文

《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

《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次大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载《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1期;

《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载《黄钟》1990年第1期;

《荒诞及其本质—西方先锋派音乐中的主体抛弃与自我肯定》,载《音乐生活》1990年第3期;

《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上下),载《音乐艺术》1992年第2期、第3期;

《作曲家与歌剧脚本作家的关系》,载《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上下,与孙国忠合作),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3期;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载《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4期;

《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博士论文)

《音乐分析的本质界定及历史回顾》,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1期;

《申克尔分析体系》,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2期;

《对申克尔分析理论的扩展与修正》,载《 音乐艺术》1995年第3期;

《动机分析:勋柏格及其影响》,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4期;

《迈尔的分析理论:心理学的角度》,载《音乐艺术》1996年第1期;

《结语:对音乐分析的批判与展望》,载《音乐艺术》1996年第2期。

《探索音乐史: *** 论反思四题》,载《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1期;

《经典故事 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载《人民音乐》1998每第1期;

《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美学品格:起源、音乐功能与展望》,载《歌剧艺术研究》1998年第6期;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载《音乐艺术》1998年第4期;

《歌剧的真谛:以音乐承载戏剧――评克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载《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

《威尔第百年祭》,载《爱乐》2000年第1、2期合刊;

《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观后记》,载《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

《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载《文汇报》2001年7月11日第11版;

《寻访中国音乐之“真”》,载《读书》2001年第2期;

《“超越时间”的音乐史》,载《读书》2001年第10期;

《音乐的“双城荟萃”》,载《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

《听音寻路――论谭盾的新作〈地图〉兼及其它》,载《文汇报》2003年8月8日第11版;

《音乐学术与规范建制:回顾、反思与建议》,载《音乐研究》2003年第4期。

译著

《李斯特传》(Liszt),A. Wilkinson 原著,与孙国忠、洛秦合译, 本人统校全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作为戏剧的歌剧》(Opera as Drama), Joseph Kerman 原著, 连载于《歌剧艺术》杂志,1990年第2期——1993年第6期。

《简明牛津音乐史》(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Gerald Abraham原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usic in Mestern Civilization),Paul Henry Lang原著,与顾连理、张洪岛、汤亚汀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主编著作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上海高考声乐哪里学好?

那要看你学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的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了!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我知道很多老师的联络方式。如果你需要。可以加qq443032951。我发给你!

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

常留柱老师

教龄上海音乐学院职称公示时间:20

教师职称:教授

教师工作单位: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

授课专业:美声 /民族 /通俗

授课类别:一对一/

授课时间:(上海)

课时:60/45

授课地点:上海音乐学院家属院

上海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成绩查询苏州地区

答:如果你们的考试不是国家级的职称考试,那基本上不会有查询的网站。

除非你们学校或相关人士开发了查询系统,并公开查询网址。

你学校如果有官网的话,点击学校网站的教务管理系统,输入学号和密码,选择身份。接着进入另外一个界面,点击查询成绩,再进入一个界面,选择时间,系别,班级,科目,点击查询。不过我建议,不要选择科目,直接查询,就可看到全班级全科目的成绩。如果学校没有网站或自己上网条件不允许,打 *** 询问老师也可。

关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表演和声乐以及教育这三个专业是否在重庆招生

招是招的,,,过时间了兄弟,,,

时间上在省统考前一个星期大概,

名额是两男两女,,,,看在我没考上的份上,,,给我小红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