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下上海同济汽车学院

一、学院的历史发展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988年秋,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汽车方向)正式向全国招生;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同济大学成立了以新的思维、新的体制为上海支柱产业全方位服务的汽车学院,并于2002年4月28日正式成立为一个独立的学院。

二、学院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

学院有教师63人,其中正高职称18名(11名博士生导师),副高职称16名、中级职称13人。学院下设包括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汽车营销管理学院以及与上汽合作的其他6个工程中心,另外设有汽车振动与噪声研究所等11个专业方向研究所,学院与德国、奥地利、美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 *** 、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有着广泛的科研协作关系,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汽车专家为 *** 教授或客座教授。

在不断壮大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学院办学的工作特色:

学科交*:利用同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车辆工程学科分别与机械工程学科、工业艺术设计学科、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电子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形成广泛的合作交*网,促进学科发展。此外,在汽车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等新的学科领域,也大量融入了学科交*理念。

产学合作:学院始终保持与汽车工业界的密切联系,与许多部分大中型企业联合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站,每年举办多个面向汽车工业企业、科研机构、 *** 管理机关和高等院校的高级研讨班。

国际合作:与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联合科研、学术研讨会、互派交流学者、互派实习生,参加国际汽车赛事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

学院目前设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车辆工程博士点、车辆工程硕士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学院设有5个本科生专业方向,分别是汽车设计方向、汽车电子方向、汽车发动机方向、汽车信息与物流方向、汽车市场营销方向。在车辆工程和动力机械工程方向有2个硕士授予权点、2个博士授予权点。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52名,硕士研究生191名,博士研究生39名,在站博士后11名。

三、培养方式

本科专业实行双语(英语+德语)教学,并在4年级实行分流,通过考试选拔,一部分学生进入六年半学制学习(即“4+2.5”模式),毕业后授予工学硕士学位。本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在中德学院中按照中德合作方式培养,毕业后,可以有直接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面对社会和企业需求,汽车学院逐步明确了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理念,从而使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式下成功求职市场上的成功者,这种方式同时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同,同时也使学生实实在在充实了自我,为今后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n培养理念:培养受企业欢迎的,能力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n培养模式:

n重基础:生源优良,连续三年上海地区专业招生录取分居同济前三。

n重实践:与上汽集团建立“同济大学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实训基地”。

n重技能:包括计算机技能培训、汽车维修培训、汽车驾驶、英德双语培训等。

n重创新:成立了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对学生创新项目进行研究试制。

n重对外交流:与德国等汽车行业发达国家互派留学生,并进行汽车赛事方面的合作。

学院毕业的本科生近几年年平均就业率(包括考研、出国)达到95%以上,从目前学院就业情况来看,这种培养模式,既能完成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极大程度的考虑和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和学生们的认可。

学院积极参与行业的科学研究,先后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年均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由万钢校长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国家“十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题“燃料电池轿车”项目的攻关,目前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国内研究节能汽车的带头人。

四、学院的规划与发展前景

为了应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2001年上海市决定兴建一个包含汽车研发制造,贸易、物流、服务、科技博览、文化旅游等功能的国际汽车城,并确定同济汽车学院落户汽车城,根据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建设需求,依托传统理工科的坚实基础,凭借对外交流的优势,在面向未来、面向科技前沿、面向我国汽车工业大发展的形势下,汽车学院是在原有的汽车工程系、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汽车营销管理学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所新生的也是充满蓬勃朝气的学院。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是也将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之一。

我校汽车工程学科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优势:一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教育和科技实力,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融入国内外汽车科技发展主流,服务于科教兴国的主战场;二是依*产学结合,具有极好的快速发展前景和突出的学科带动作用。

在建的嘉定校区将为汽车学院提供国内更好的工程中心及试验设备,开始建设一个2万平方米的试验试制基地,投资力度达2亿多元。并计划建成上海首个轨道交通试验线。一个投资将达4亿多元的“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风洞试验室”也在规划建设之中,汽车风洞实验室也已在规划之中。学院的总体目标是建成一所高起点、国际化、开放型学院,为上海国际汽车城乃至全国汽车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工程技术及营销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科建设的总目标为:以汽车动力学、汽车动力系统、先进汽车设计为主要学科方向,全面加强学术建设、基地建设和师资建设,加速提高教学、科研学术水平,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科技研究两个方面为我国尽快提高汽车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更高的水平上保持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在一些重要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以汽车工程学科为主导,发展同济大学的先进汽车设计技术、应用技术与制造技术学科群,不断提高同济在汽车工业界、科技界和 *** 部门的影响力及影响范围。

面向新世纪,我们将继续开拓创新,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以人为本、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宗旨,加速汽车工程学科的发展,努力为我国汽车工程高等教育事业和汽车工业及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错的学校哦!

上海副高职称评审进度

上海副高职称评审进度通常为每年的5月份开始受理,接着组织审核、初审和复审。初审和复审分别在7月份和9月份进行。经过审核的候选人需要在9月底之前完成学术成果的提交,之后还要参加面试、讲课和答辩等环节。最终,评审结果会在11月份公布。需要注意的是,副高职称评审的进度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略有变化,建议参考 *** 单位或上海市人社局的通知。

[上海市]上海汽车专业副高职称,汽车高级职称申报条件

汽车技术有哪些职称证书?

汽车行业资格证书可分为三类,每个类别均有中级和高级之分,一般在汽修技校毕业后,都可以报考相应的证书,通常从中级开始。具体证书类别如下:

1、A类(分中级和高级):汽车内饰装调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喷涂工。

2、B类(分中级和高级):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师;汽车(碰撞)估损师;汽车配件营销师;汽车碰撞修复师;电子电器系统维修师;发动机维修师;变速器维修师;底盘系统维修师。

3、C类(分中级和高级):汽车从业资格。

A类高级证报考条件

1、年龄满27周岁(含)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10年以上(需开具工作年限证明)。

2、持有与汽车相关专业大专学历。

3、大专在读最后一年,年龄满20周岁以上。

4、考取汽车相关中级证书3年以上(以证书发证登记日期算起)。

注:以上四点条件符合其中一条方可报考。

B、C类高级证报考条件。

1、中专或者同等以上学历。

2、取得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中级或高级)一门以上。注:以上两点条件符合其中一条方可报考。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职业资格证书

汽车行业的职称有哪些?

1.学位学历证书

学位学历证书是由国家认可的相关院校针对于正规录取和毕业合格的汽车相关专业大中专毕业学生颁发的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此类证书是该学员已完成该专业的所有学科学习,并经毕业考试已取得合格的证明。此类证书可证明该学员已经具备了某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有至少两年以上的专业学习经历。

2.培训认证证书

培训认证证书是由具备正规发证资格的主体(一般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授权或认可)向参与某些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并取得培训举办资格的培训认证项目的学习并通过项目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的证书。“认证”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认可和证明的意思。一般来说,具备认证性质的培训,都应该是理论结合实践型的。此类证书可证明学员参与过某一正规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所需之全部条件,被认可机关发证认可。认证培训期一般是短期培训,因此,在某些需要丰富基础知识和相关背景的领域的认证,对于学员申报资格是存在严格要求的。要取得此类证书也必须通过相关的考核标准,其要求同样是严格的。

3.培训结业证书

培训结业证书是由培训机构对参与过该机构培训的学员的认可证书。此类证书意义在于,学员参与过该机构的培训和学习,被该机构接受和认可因此发证认可。认可标准由培训机构自定义,一般不具备 *** 背景和法律效力,认可度仅限于对该机构熟悉和认可的群体范围。因此此类证书也有“发证留念”的意味。

上海汽车高级职称结果时间

每年3月份。

据查询上海职称网站,上海汽车高级职称结果将在每年的三月份发布。

高级职称是职称中更高级别,分正高级和副高级。职称(Professional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