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海音乐学院需要什么条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⑵拥护中国 *** 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音乐文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⑶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⑷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22 年 9 月 1
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 *** 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c.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 2 年(从毕业后到 2022 年 9 月 1 日)或 2
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同等学力报考者须提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并在复试阶段进行加试,同等学力跨专业报考者还须提交相关专业学术成果;
d.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提交报考专业领域的两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推荐信,并在复试阶段进行加试;
e.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f.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提交相关证明。
上海音乐学院杨燕宜老师有了解的吗?
杨燕迪(1963- ),男。博士,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历任音乐学系副主任、主任;兼任全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市青联委员。
1977年入伍,任部队宣传队队员;1979年复员后任电台音乐编辑;同年入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同年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师从谭冰若教授,1986年获硕士学位;1991年师从钱仁康教授,1994年获博士学位;1986年毕业后留学任教,教学职称两次破格晋升;1987年留学英国, 1993年、1999年和2002年间曾分别赴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考察。
教授课程:西方音乐通史、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西方二十世纪音乐、音乐学导论、论文写作、音乐美学概论、歌剧研究、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研究、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音乐学 *** 论专题研讨课等。
研究领域:音乐学基础理论和 *** 论、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分析与批评、音乐表演艺术研究等。至今正式发表论著两部、译著三部、论文和各类文章一百多篇,总字数约150万字。
在研课题:《二十世纪歌剧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研究》(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曙光”课题)、《音乐学新论》(国家级“十五”规划年度课题)、《音乐观念的历史批判》(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2002-03年度译著课题)、《音乐历史的哲学基础》(上海音乐学院音研所2003-04年度译著课题)。
获奖情况:1993年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4年获 “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1997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2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基金会研究奖”、1993年获“国务院 *** 特殊津贴”、1995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奖”、2000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集体奖)、“上海市育才奖”、2001年度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三等奖、200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研究奖(2002)。
主要著述:
著作
《孤独与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乐声悠扬》,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论文和评论文
《对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现状的思考》,载《中国音乐学》1986年第4期;
《实证主义及其衰落——二次大战后英美音乐学发展述评》,载《中国音乐学》1990年第1期;
《论西方音乐研究在我国的重建》,载《黄钟》1990年第1期;
《荒诞及其本质—西方先锋派音乐中的主体抛弃与自我肯定》,载《音乐生活》1990年第3期;
《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莫扎特歌剧重唱中音乐与动作的关系》(上下),载《音乐艺术》1992年第2期、第3期;
《作曲家与歌剧脚本作家的关系》,载《音乐研究》1993年第4期;
《西方音乐断代史研究导论》(上下,与孙国忠合作),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3期;
《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载《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4期;
《二十世纪西方音乐分析理论述评》(博士论文)
《音乐分析的本质界定及历史回顾》,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1期;
《申克尔分析体系》,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2期;
《对申克尔分析理论的扩展与修正》,载《 音乐艺术》1995年第3期;
《动机分析:勋柏格及其影响》,载《音乐艺术》1995年第4期;
《迈尔的分析理论:心理学的角度》,载《音乐艺术》1996年第1期;
《结语:对音乐分析的批判与展望》,载《音乐艺术》1996年第2期。
《探索音乐史: *** 论反思四题》,载《中国音乐学》1998年第1期;
《经典故事 重新诠释——刘敦南舞剧《梁祝》观后》,载《人民音乐》1998每第1期;
《论歌剧与音乐剧的不同美学品格:起源、音乐功能与展望》,载《歌剧艺术研究》1998年第6期;
《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道路》,载《音乐艺术》1998年第4期;
《歌剧的真谛:以音乐承载戏剧――评克尔曼的〈作为戏剧的歌剧〉》,载《音乐艺术》2000年第1期;
《威尔第百年祭》,载《爱乐》2000年第1、2期合刊;
《艺术歌曲创作漫谈――全国艺术院校艺术歌曲创作比赛观后记》,载《人民音乐》2001年第2期;
《艺无止境――从李云迪获得肖邦钢琴比赛大奖说起》,载《文汇报》2001年7月11日第11版;
《寻访中国音乐之“真”》,载《读书》2001年第2期;
《“超越时间”的音乐史》,载《读书》2001年第10期;
《音乐的“双城荟萃”》,载《人民音乐》2002年第9期;
《听音寻路――论谭盾的新作〈地图〉兼及其它》,载《文汇报》2003年8月8日第11版;
《音乐学术与规范建制:回顾、反思与建议》,载《音乐研究》2003年第4期。
译著
《李斯特传》(Liszt),A. Wilkinson 原著,与孙国忠、洛秦合译, 本人统校全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作为戏剧的歌剧》(Opera as Drama), Joseph Kerman 原著, 连载于《歌剧艺术》杂志,1990年第2期——1993年第6期。
《简明牛津音乐史》(The Concise Oxford History of Music),Gerald Abraham原著,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订,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usic in Mestern Civilization),Paul Henry Lang原著,与顾连理、张洪岛、汤亚汀合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主编著作
《二十世纪十大音乐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师资队伍
上音附中有雄厚师资队伍。 在职教职工136人,其中有教师96名,占教职工总数的66.2%。在教师队伍中,有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级讲师15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占教师队伍的30%。他们是上音附中专业学科、音乐基础课和文化课等学科带头人。同时,根据贺绿汀教授大、中、小学“一条龙”的音乐教育思想,上音附中还聘请大学部的王建中、赵晓生、李民铎、尤大淳、盛一奇、俞丽拿、郑石生、丁芷诺、沈西蒂、林应荣、郑曙星、吴迎、韩铣光、常留柱、刘若娥、卞敬祖、石林、王建民、何宝泉、王永德等一批著名的教授在附中任教,形成了上音附中鲜明的办学特色。该校各专业均被上海市教委评定为重点专业。 刘英(校长)、孙铭红(党总支书记、副校长)、丁缨(副校长)、刘役清(副校长)、刁晓颖(党总支副书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