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知道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来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寿伟臻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主任医师,胸外科主任,擅长胸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98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后进入上海第二肺科医院胸外科工作,1995年调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胸外科工作,长期从事普胸外科工作。
熟练掌握胸部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熟悉肺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尤其擅长手术为主肺癌的综合治疗。2002年起师从著名肿瘤专家刘嘉湘教授,对肺癌手术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先后发表《原发性肺癌P53蛋白表达》,《85例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肺癌组织中细胞外基质与癌细胞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肺癌中的表达》,《经纵隔肺动脉置微泵介入化疗晚期肺癌疗效分析》等论文及论著10余篇。
上海市2022年卫生副高职称评审条件
标准如下。
副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上海肿瘤高级职称: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
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5年上海肿瘤高级职称;或具备大专学历,
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7年。
内科学、心血管内科学、呼吸内科学、消化内科学、血液病学、内分泌学、风湿与临床免疫学、
肾内科学、传染病学、变态反应学、神经内科学、精神病学、肿瘤内科学、儿科学等,
对有病房的皮肤与性病学、康复医学、疼痛学、老年医学、全科医学可参照此执行。
上海复旦肿瘤医院看腺癌有哪些专家
蔡国响 副主任医师 / 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大肠外科
擅长: 结直肠癌诊断治疗、热灌注治疗
教育经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学士、肿瘤学博士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医学院、医院博士后上海肿瘤高级职称,访问美国北卡大学 医疗:从事肿瘤外科工作10余年上海肿瘤高级职称,擅长于肠道肿瘤及其他腹部肿瘤的手术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科研: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学科学基金共5项课题,总计科研计费62万。作为骨干参与国家863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研课题、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
张剑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化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内科
擅长: 常见肿瘤(实体瘤)的诊断和治疗*乳腺癌和泌尿系统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
男,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8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肿瘤学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肿瘤学博士研究生。获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届十大医务青年”称号。入选第3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 长期从事乳腺癌、肺癌、胃肠道和泌尿肿瘤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主攻乳腺癌和泌尿肿瘤的综合治疗。 担任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员。曾在位于美国TEXAS的全球更大的 I 期临床中心START研修。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担任审评工作半年。2015年参加International Oncology Leading Investigator Training Program(I-LIT)计划,师从Alison Jones教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课题。担任BCRT等多本杂志审稿人。2015年获得“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上海肿瘤高级职称;2013年获第七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第二届肿瘤医师大会优秀论文奖上海肿瘤高级职称;获第十二届全国乳腺癌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在2014年CSCO年会上获得2014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获得之一届CSCO-肿瘤相关贫血演讲大赛全国总冠军;2014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抗HER2治疗演讲比赛”全国冠军;2015年CBCS“晚期乳腺癌多学科诊疗竞赛”全国冠军。
施德兵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大肠外科
擅长: 结直肠肿瘤的开放和微创手术,结直肠癌的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从事腹部外科工作10余年。2000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3年;2003年考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硕博连读,2008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2015.06-2015.12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丹娜法伯肿瘤中心结直肠外科交流学习。以之一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8篇。 擅长:大肠肿瘤和侵及大血管的腹部肿瘤的开放手术和大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上海肿瘤高级职称的肿瘤专科医院,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家肿瘤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己有八十年历史。解放前该院是上海肿瘤高级职称我国唯一的一所肿瘤医院。
早在1929年,圣心医院(坐落在本市杨浦区宁国路)有一些中国医生为了解除患癌同胞的病痛,欲筹一笔款子购买治疗肿瘤的设备,他们找到了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主席赫斯(J. Hers);比利时人赫斯表示愿意用庚款在圣心医院内开展用镭锭进行的放射治疗,就这样,由中比庚款教育慈善委员会拨款、赫斯先生负责,在比利时购买了0.978克锯绽、二台深部X线治疗机和一台X线诊断机,由一个中国医师和一个比利时医师负责诊断和治疗。
1931年的圣心医院会议决定,于该年3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中比锯链治疗院,该治疗院附属于圣心医院,由圣心医院院长陆伯鸿、院务主任陆隐耕、医务主任宋梧生来管理。
从1936年起,中比镭锭治疗院成立独立单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直接领导,院址暂时仍设在圣心医院内,聘请比利时鲁文大学癌肿研究院临床主任医师比藉希腊人范爱理(H. Vassilisdis)为医务院长、宋梧生为总务院长,当时只有2位医师、20多张病床。
1937年10月,勺υ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占了上海,圣心医院和中比锚绽治疗院暂时迁到法租界齐祈路45号(今岳阳路45号),于1938年9月迁到霞飞路1729号,(今淮海路1733号)。1939年6月中比庚款委员会将镭锭治疗院无偿转交给比利时驻华医学会,由医学会代表,当时任比利时驻外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拉枫丹(M. ]. La Fontaine)接管。1940年1月,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又将中比镭锭治疗院的管理委托给天主教会,由圣方济合会(Missionnaires Francisc-ainesde Marie)安排该会修女掌管治疗院,当时的 *** 院长是 法国人日芮(Genin),副院长是汤于瀚医师,徐惊伯为放射科医师。
1941年12月8日,日本向英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比利时人被日本人关进了集 中营,中比镭锭治疗院院长改由汤于瀚负责,经费也只能由治疗院自身解决,当时医院有病床55张,职工50多名,该局面一直维持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
1945年9月,汤于瀚辞职, *** 卫生部代表和比利时驻华医学会代表联席会议决定聘请放射科医师徐惊伯为院长。1946年,比利时驻华医学会将中比镭锭治疗院交给 *** *** ,并由卫生署派金宝善医师主持镭锭治疗院管理委员会工作。后来,为顾及中比友好关系,决定成立理事会,由比利时驻华大使拉盖特(Le Ghai t)任名誉理事长,卫生署署长刘瑞恒任理事长,常务理事有宋梧生、汪代堡、窦佛莱晓(E. De Vleeschowver)等,医院的部分经费恢复由中比庚款委员会提供。1947年10月,因徐惊伯院长应邀赴美访问7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吴桓兴为医务院长,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
1949年9月中比锚绽治疗院理事会续聘吴桓兴为院长、宋梧生为副院长。
1950年2月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了中比锚链治疗院,从此归上海市卫生局领导并任命朱直先同志为军代表、叶先耀同志为接管小组组长,同年8月,王平同志任之一任党支部书记。1951年7月中比锚镀治疗院更名为上海锯链治疗院。1952年,吴桓兴院长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随后又被调到北京工作。1954年1月起,上海锚键治疗院划归到上海之一医学院并定名为上海之一医学院肿瘤医院。
1955年8月宋梧生被任命为院长。1958年陈瑛接任院长,并由副院长、国内著名肿瘤病理专家顾绥岳教授在病理科的班底上成立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址位于肿瘤医院内。
1959年起医院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至文革前共培养8名各科研究生。1960年医院迁到东安路270号。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医院医疗工作受到相当大的干扰,科研和教学工作停顿。
1968年,医院又划归为上海市卫生局更名为上海市肿瘤医院。次年上海市肿瘤防治办公室设于医院内,开展了防癌宣传。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医院的工作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于1978年起恢 复招收肿瘤病理硕士生。次年,医院又恢复由上海之一医学院领导,继续成为附属医院,并恢复了全面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但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及肿瘤防治办公室与医院脱离,直属卫生局领导。
1985年肿瘤医院成立研究所定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开展以临床结合基础的研究工作。1991年医院主办学术刊物《中国癌症杂志,1993年经卫生局批准医院成为上海市乳腺肿瘤防治中心。此外,分别于1994年及1999年被上海市卫生局认定为上海市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与上海市放射治疗质控中心; 1995年肿瘤病理列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1984年以来,为了适应临床与科研的需要,医院陆续添置了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 CT、ECT、高低能直线加速器、流式细胞分析仪、螺旋CT、图像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DNA测序仪、二氧化碳孵箱、低温离心机、PCR仪,各种监护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同期,医院的基本建设也逐步得到发展, 1979年建成了62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以后自筹资金又陆续建成了867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及示教室楼、多功能会议室,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扩建了病房, 1995年5月医院被国家卫生部审定为三等甲级医院。1998年,医院自筹资金建造18层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开设了高级病房和外宾病房。楼内有现代化设施相配套,医院总建筑达到面积6.2万平方米,拥有床位570张。医院职工总数达863名,设放疗科等9个临床科,病理科等8个医技科室。
2000年上海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合并建校,肿瘤医院更名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428人。职业医师3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占37.2%,副高级职称103人;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52人。医师中,研究生比例占72.5%,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医师达38%。刘泰福教授、蒋国梁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肿瘤学、临床病理、影像学为上海市住院医生培训基地。培养博士生344名,硕士生574名,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4篇。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支撑。2009年,论文发表共219篇,SCI收录论文83篇。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22项局校级科研项目。 2007年和2009年《肿瘤学概论》获得复旦大学精品课程和上海市精品课程称号。
于2005年6月成立了包括乳腺癌、胸部肿瘤、胃癌、大肠癌、淋巴瘤、鼻咽癌、甲状腺癌、头颈部甲状腺外恶性肿瘤、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肝胆胰恶性肿瘤、软组织肿瘤等12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2008年4月,与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双方在人员互访交流、学术研讨等方面将进行更多更深入的合作,如派遣医院年轻医师赴法学习、定期举办肿瘤学术论坛、共同申请学术课题等。2010年:与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缔结为“姐妹医院”。
医院平均每年主办国际会议 7-8次;共选派64名医护人员出国长期进修;组团访问欧美5次;接待国外专家162批共763人。
2007年5月,肿瘤医院打破按“科”看病的传统模式,开辟按“病”看病全新就诊模式。按照肿瘤类别进行划分,开设8个专病门诊,分别为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乳腺肿瘤、腹部及软组织肿瘤、肝胆胰肿瘤、淋巴瘤、泌尿系统肿瘤、妇科肿瘤。“专病门诊”的推出有效引导分流初诊病人,方便病人就诊,从而有效缓解肿瘤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10年为贯彻响应上海市卫生系统推出的世博“三化”文明服务二十条的举措,从布局流程、信息公开、举止礼仪、服务质量、便民举措及医患关系入手,不断强化医院管理,使医院的医疗服务更好体现世博精神,更快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自2007年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来,在完善院科两级管理体制上进行探索,与各临床医技职能科室签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在责任书中对科室工作目标作具体要求。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并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专项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建立医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医院门诊楼(北楼)于2006启用,医技楼(南楼)于2009年3月23日启用,至此,上海肿瘤高级职称我院占地面积为62亩,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我院积极进行分院建设,分别于2006年1月、2006年12月合作成立了台州分院和闵行区肿瘤医院和;无锡第四人民医院、温州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滨湖医院分别为我院肿瘤学基地。2009年8月18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开工。
攻克癌症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作为中国抗癌事业的中坚,在80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曾经创造了恢弘的业绩,书写了璀璨的篇章,让我们共同携手并进!
评论已关闭!